语言认知科学国际学术研讨会(CLCS-1) 通知(第4号)
01
会议议程
02
大会专家简介
Christophe Pallier
教授
Christophe Pallier教授是法国CNRS高级研究科学家。法国CEA-Saclay Neurospin的INSERM-CEA认知神经成像部门“大脑语言”团队负责人。其学术作品多次发表在Neuron、PNAS、NeuroImage等期刊上。他主要研究为何人类是作为唯一拥有复杂沟通系统并可使用组合语言,以及在许多其他领域(比如音乐和数学)发明语言的物种。他的研究团队旨在研究人脑系统中能够使人类表述和操纵抽象符号规则、代数规则和递归嵌入规则的部分。
Francisco José Ruiz de Mendoza Ibáñez
教授
Francisco José Ruiz de Mendoza Ibáñez教授为SSCI期刊Review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主编,西班牙拉里奥哈大学现代语言学院院长,曾任西班牙应用语言学会主席,并创建国际研究组织Lexicom(www.lexicom.es)。主持国家项目6项,在国际顶级期刊Journal of Pragmatics、Language and Communication、Language Sciences、 Cognitive Semantics、 Language and Cognition等共发表具有影响力的论文150余篇。受邀国际会议等发言60多次。
James Lantolf
教授
James Lantolf教授是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应用语言学系语言习得和应用语言学的荣誉(Emeritus Greer)教授,语言习得中心主任,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高级语言能力教育和研究中心主任。曾任美国应用语言学协会主席、语言学顶级期刊Applied Linguistics的联合编辑,也是Equinox出版社Language and Sociocultural Theory的创始编辑、AAAL杰出奖学金和服务奖获得者(2016年)。他的研究集中在社会文化理论和课堂环境中的第二语言发展,发表了许多著作、章节和论文。曾在很多国际著名大学做访问教授,目前在西安交通大学及香港大学担任名誉教授。
Michael T Ullman
教授
Michael Ullman 是美国乔治城大学神经科学系的教授,神经学和心理学系副教授,同时担任大脑和语言实验室以及Georgetown EEG / ERP实验室的负责人。他于1993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脑与认知科学系博士学位。他的研究领域包括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数学、阅读和记忆的神经认知;各种疾病(例如自闭症、阅读障碍、发育性语言障碍、阿尔茨海默氏病、帕金森氏症和亨廷顿氏病)如何影响这些领域;以及如何通过遗传变异、性别、惯用性和衰老等因素对它们进行调节。他所发现的语言声明程序模型在心理语言学和认知神经科学领域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Pedro (Kepa) Paz-Alonso
教授
Pedro (Kepa) Paz-Alonso是西班牙巴斯克认知、大脑和语言中心副教授以及语言和记忆控制(LMC)研究小组主任。他的研究方向主要侧重于正常人群和认知障碍人群在不同生命周期中的语言(阅读、语音理解和产生)、注意力和记忆(语义、情节)功能的研究。他擅长通过使用功能性和结构性多模态MRI技术研究不同认知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他和研究团队还致力于设计、开发和实施新的MRI方法。他与不同学术领域(认知神经科学、网络神经科学、医学影像学和人类神经解剖学)的专家拥有广泛的学术合作以进行相关的跨学科研究。他曾作为学术团队负责人,联合负责人或合作专家参加了由国际(例如ERC、NSF)和政府(例如FIS、MICIN、MINECO、巴斯克政府、La Caixa Health Research)研究机构资助的多个研究项目。
Peter Hagoort
教授
Peter Hagoort教授是荷兰马克斯·普朗克心理语言学研究所所长,唐纳德脑、认知与行为研究所与认知神经影像中心创始人及主任,荷兰奈梅亨拉德布德大学认知神经科学系教授。研究方向涉及人脑与人类语言能力的联系,擅长运用诸如ERP、MEG、PET和fMRI等神经影像技术来研究语言系统及其在失语症,阅读障碍和自闭症中的退化现象。荷兰皇家艺术学院(KNAW)于2003年授予他亨德里克·穆勒普里斯(Hendrik Mullerprijs)奖项。2004年,被荷兰女王授予“狮子骑士勋章”。2005年,获得NWO-Spinoza奖。在2007年,于格拉斯哥大学被授予荣誉理学博士学位,以表彰他对语言的认知神经科学的贡献。Peter Hagoort是荷兰皇家艺术与科学学院(KNAW)的研究员,并于2012年被评为优秀教授。
Seth Wiener
教授
Seth Wiener是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二语习得及汉语学系副教授,目前还担任“语言习得、处理和教学法”实验室的负责人,该实验室还承担心理语言学研究。Seth Wiener团队主要研究母语及第二语言学习和处理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其研究获得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语言学系、卡内基梅隆大学和俄亥俄州立大学等机构的资助。
陈宝国 教授
陈宝国,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目前主要研究领域为:第二语言词汇习得、句法与语义的加工,执行功能和双语加工的关系等。近年来,在Cognition、Second Language Research等SSCI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国内《心理学报》、《外语教学与研究》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和省部级项目多项。现任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心理语言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当代外语研究》第二语言加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陈香兰 教授
陈香兰,北京语言大学语言认知科学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北京大学博士后,中国认知语言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认知神经语言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心理学眼动心理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语言心理专业委员会委员、SSCI刊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ospitality Management 、Tourism Management 和《外语教学与研究》等国际国内核心刊物审稿人。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商务语言认知与眼动研究、修辞语言眼动效果研究等。有2个国家社科、2个教育部、3个北京市等多个主持项目。在国际国内率先开创用眼动技术研究汉语转喻,在SSCI刊物Q1区和《外语教学与研究》等国际国内刊物发表论文70多篇,专著3本,其中,专著《语言与高层转喻研究》获第7届全国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丁鼐 研究员
丁鼐,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研究员。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博士毕业于美国马里兰大学。现任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心理学会音乐心理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在Nature Neuroscience、Nature Communications、PNAS等期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担任 Science、Nature Human Behaviour等期刊审稿人。主要研究领域为语音、语言理解的认知神经机制。
蒋荣 副教授
蒋荣,北京语言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语言大学语言认知科学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副主任。2014年-2016年曾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外派工作两年。主要研究方向为第二语言习得与对外汉语教学,主要学术兴趣是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及课堂环境下的习得研究。业已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出版专著1部, 教材5部。
李平 教授
李平, 香港理工大学中文及双语学系神经语言学及双语学讲座教授,并兼任人文学院院长及神经科学中心实验室副主任。曾任职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心理学、语言学、信息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终身教授, 脑、行为、认知中心主任(2008-2019), 计算科学研究院副主任, 美国白宫脑计划美国科学基金会科研课题首席科学家 (2015-2018), 中国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 (2015-2017)。是北京大学中文系学士及硕士 (1983,1986),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心理语言学及荷兰莱顿大学博士(1990) 。毕业后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语言研究中心和McDonald Pew认知神经科学中心进行博士后研究 (1990-1992)。1992年至1996年期间担任香港中文大学助理教授, 2004-2008年担任美国里士满大学心理学和认知科学教授。他目前是Brain and Language的主编、Cognitive Science资深主编、Frontiers in Psychology: Language Sciences的副主编。他曾担任Bilingualism: Language and Cognition 及Journal of Neurolinguistics的主编(2003-2019),Society for Computers in Psychology的主席(2012)及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认知神经科学计划和感知、行为和认知计划的主任(2007-2009)。李平在心理语言学、语言习得、计算机模型及双语的认知神经机制等领域出版了大量的研究专著及150余篇学术论文。
陆灵犀 博士
陆灵犀,北京语言大学语言认知科学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助理研究员。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心理学专业,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是北京大学麦戈文脑科学研究所、磁共振成像研究中心博士后。主要从事言语理解与产出的神经机制、听觉加工机制、噪音中的言语识别等领域研究,在eLife、Neuroimage等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
王建勤 教授
魏一璞 博士
魏一璞,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助理教授,荷兰乌特勒支大学语言学博士。研究方向为语篇认知与实验语用学,运用心理语言学研究方法,探究一语和二语使用者的语篇加工与预测,以及语用能力的发展。出版学术专著Causal connectives and perspective markers in Chinese;在Discourse Processes, Acta Psychologica, Dialogue & Discourse等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
杨玉芳 研究员
杨玉芳研究员,现任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秘书长、中国声学学会理事、语言与音乐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学位委员会委员,《心理科学进展》主编、《心理学报》、《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第八、九届“神经科学与心理学”学科评审专家。研究领域包括:言语认知加工,特别是各种语言学结构(信息结构、句法和语义结构、音系结构等)及其相互间关系的认知加工。注重研究成果在语音合成与识别和语音理解系统中的应用。先后主持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1项973项目子课题,参加中科院学科前沿交叉项目1项。在EI和CSCD期刊及国际会议发表论文60余篇。
周晓林 教授
周晓林,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研究院院长,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名誉院长;教育部高等学校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心理学会前理事长。周晓林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语言认知、注意选择与执行控制、决策与神经经济学、社会认知与实验社会心理学;任国内外多家学术刊物副主编或编委,其博士毕业生获得青年长江、青年千人、青年北京学者等称号。主持科技部“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英国经济与社会研究基金等20余项科研项目。2015 - 2020年连续多年入选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
曾志朗 教授
曾志朗教授,台湾“中”研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与艺术学院院士,是国际著名的心理学及语言学家,在学术上有卓越成就和非常重要的国际影响力。目前是台湾联合大学系统系统校长。致力于认知心理学、神经语言学、阅读历程等的研究,积极推广儿童阅读,开创汉语心理学,是最会说故事的科学人,具有理想的教育家。
备注
会议中的开幕辞、闭幕辞、主持人讲话和提问回答环节均有同声传译,如有需要可点击zoom界面内的传译按钮,选择相应的语言即可。
两天的会议链接是分开的,请您登录当天的链接即可:
6月5日(包括开幕式):
https://dooyle.zoom.com.cn/meeting/register/tJEsc-ChrjooGNJRrQAD7Vw6KAij4_8hG7he
6月6日:
https://dooyle.zoom.com.cn/meeting/register/tJMscuitqzMvH912NurDy3NyMWCcWPsErkWw
会议将会通过哔哩哔哩网站全程直播,直播链接:http://live.bilibili.com/23137918
请参加会议论坛者尽量提前入会!
语言认知科学学科创新引智基地